监管者应拥有与职责匹配的能力-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社评

监管者应拥有与职责匹配的能力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吴迪
2020-06-25 11:35:49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与时俱进地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填补专业化力量的不足、创新治理方式,让监管者真正拥有与职责相匹配的监管能力,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百姓利益与福祉的必然需要。

  据6月23日新华社报道,近日河北邢台市破获非法倾倒废酸特大系列污染环境案件,引发广泛关注。涉事企业未取得相关许可就非法生产农药,在一年多时间里将3414.5吨强酸废液倾倒于当地7个县(区)13处地点,影响村民吃水,还导致“附近的草都被烧死了”。当地环保部门多次现场检查,竟没有发现其非法生产并倾倒危化废物,事后回应称“执法人员化学知识水平有限”。目前,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抓获,相关调查取证正在进行。

  “执法人员化学知识水平有限”,这一回应无疑让人们对当地生态环保部门的监管水平不敢抱过高期望。

  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各行业各领域的主管部门应该是本行业本领域的行家里手,甚至应该拥有更专业、更前沿的视角和水准。比如,金融管理部门必须对经济和金融的形势、政策以及现实中的问题保持敏锐的嗅觉,并能根据需要及时出台调控举措、化解风险。否则,外行监管内行,不出事才怪。

  部分监管部门专业能力不足,与其监管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一些监管者定期对监管对象例行检查,次数多了,形成某种惯性和惰性,走一走、看一看,填个表、签个字、拍个照,就算检查了。比如新闻中的涉事企业明明已经变更了生产经营范围,但监管部门多次检查,愣是没发现。还有可能存在人情成分,甚至不排除某些利益关系。一些监管者对本地利税大户存有“护犊子”心态,遇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客观上,当前一些地方的基层部门确实存在专业力量不足、人员配备不够的问题。

  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监管,其成果也反过来检验着该行业、领域的监管水平。与时俱进地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是所有地方、部门监管者的必修课。

  比如,此次北京疫情反弹,相关部门采用大数据等手段,在最快时间内追踪到几十万与新发地相关人员,并快速进行核酸检测,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再如,当前正值粮食主产区夏粮丰收时节,农业部门采用无人机等方式监测并防治病虫害,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反过来看,如果农业与环保部门对退耕还林、防风治沙等消极应对,迎检时靠“给山体刷绿漆”等手段蒙混过关,如何守护绿水青山?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领域在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和体验,也不可避免地伴生出“成长的烦恼”,这就对相关主管部门增强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移动支付已经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诸多场景,二维码诈骗、隔空刷卡消费等犯罪行为随之而来,相关部门能否总结出可复制、可借鉴的治理经验?再如,5G商用牌照发放已经一年,相关部门是否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监管难题甚至漏洞?此外,最近公众热议的“人脸识别第一案”,将如何保障人们的生物特征信息安全,升温为公众关切的话题,人们想知道相关部门是否有能力遏制衍生犯罪。

  与时俱进地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填补专业化力量的不足、创新治理方式,让监管者真正拥有与职责相匹配的监管能力,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百姓利益与福祉的必然需要。

编辑: 柳阳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