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黑恶“保护伞”,让法治的阳光普照大地-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社评

破除黑恶“保护伞”,让法治的阳光普照大地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吴迪
2020-11-17 07:49:11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各地对发现和甄别黑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上积累了哪些经验,在线索核查及有关部门提前介入、协同上案、以案促改等方面摸索出哪些有益做法,如何防止涉黑涉恶人员及其“保护伞”东山再起,如何实现“查处一个、警示一片、治理一方”等,都有待进一步梳理、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经验。

  据11月1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7.66万起,党纪政务处分6.32万人,移送司法机关8829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111起案件中,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4100余人。

  从云南孙小果案、湖南操场埋尸案,到安徽省高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张坚违规帮助涉黑涉恶罪犯减刑假释、再审改判,以及内蒙古锡林浩特监狱相关领导为黑社会性质组织人员充当“保护伞”,导致罪犯服刑时脱离监管场所、重新犯罪……这些案件让人们看到黑恶“保护伞”“关系网”问题的触目惊心。

  难以想象,7.66万起涉黑涉恶问题背后,曾掩盖了多少滔天罪行?让多少不法分子逍遥法外?又曾有多少无辜者遭受不公对待?日前,天津政法委梳理案件发现,80%的黑恶势力将手伸向公共土地资源,矿山开发、交通运输等领域是黑恶势力长期盘踞的重灾区,其中,会有多少国家资源和财产蒙受巨大损失?会对党和政府形象造成多大的伤害?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自2018年初在全国范围开展以来,成果颇丰。其中,“打伞破网”是重点工作之一。然而,真正查到和惩处“伞”“网”并不容易。一是因为少数地方政治生态不佳,个别人互相掩护、抵触和对抗调查;二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对自己的干部盲目乐观,存在一定的“护犊子”心态,甚至担忧“牵连甚广”而对打击“保护伞”不积极;此外,此类案件普遍隐蔽,核查难度大。

  困难重重中,取得现在这样的成果,实属不易。这体现了国家对扫黑除恶的决心,也是在打击力度、工作方式上不断提出新要求的结果,同时表明各地对“打伞破网”有助于提升扫黑除恶整体工作质效已经逐渐形成了共识。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不少地方经常通报一些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并查处相关党政干部,这既是猛药去疴,也是防治未病;这既是对相关工作的总结,也是为很多人敲响警钟。此番中央纪委监委公布黑恶“保护伞”数据,释放了强烈而清晰的信号——专项斗争即将告一段落,但扫黑除恶会永远在路上。

  今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年,按照既定部署,各地会致力于长效常治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经过一年打击遏制、两年深挖根治,各地对发现和甄别黑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上积累了哪些经验,在线索核查及有关部门提前介入、协同上案、以案促改等方面摸索出哪些有益做法,如何防止涉黑涉恶人员及其“保护伞”东山再起,如何实现“查处一个、警示一片、治理一方”等,都有待进一步梳理、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经验。

  时下,尤其需要警惕一些苗头,比如,三年为期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即将结束,个别地方难免有“松口气”心态,某些潜藏起来的涉黑涉恶组织认为“风头已过”,以更加隐蔽的方式重操旧业,令查处打击变得更难,等等。

  扫黑除恶,依法惩治群众身边涉黑涉恶腐败问题,铲除黑恶势力生存的土壤,确保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每个人都能看得见法治的阳光、培育起对法治的坚定信仰,是打造扫黑除恶长效常治工作机制的核心,是公众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期待。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网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