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雪域高原奏响春天赞歌
光明日报记 尕玛多吉 杜?/P>
春风拂雪域,雪域展笑颜。西藏和平解?0多年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西藏社会面貌日新月异,谱写了一首让高原群众心里充满爱意、眼里充盈绿意、精神文化生活充裕的春天赞歌、/P>
心里充满爱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新西藏,没有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就没有今天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刚刚过去的3?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63年前的这一天,西藏百万农奴彻底获得人身自由。家住八廓街社区德勒康“民族团结大院”,今年74岁的巴桑老人每年都会以感恩的心情铭记这一天、/P>
在拉萨老城区八廓街周围,有藏、汉、回等各族群众聚居的大院100多个。他们在一起经商、生活,互帮互助,共同建设自己的城市和家园。走进一座座大院,处处可以听到各民族团结的佳话。巴桑说:“西藏今天的繁荣发展,是我们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P>
来自内蒙古科尔沁的蒙古族小伙儿赵岩,大学毕业后,以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的身份分配到日喀则谢通门工作、/P>
“初到谢通门,天特别蓝,蓝得像我的家乡科尔沁草原的天空。”为了缓解乡愁,赵岩利用专业所长去做有民族特色的手工纸雕,创作工笔画和木刻版画等、/P>
在寻找灵感和材料的过程中,赵岩认识了同样对画画感兴趣但没有绘画基础的云旦顿珠,他是一家藏式家具厂的学徒。“了解到他喜欢绘画,我就教他画。他怕麻烦我,总是小心翼翼的样子,每当他画完,都会反复跟我说谢谢。于是,我也学会了第一句藏语——‘突吉切’,时间一久,他也成了我的藏语老师。”赵岩说、/P>
工作一段时间后,赵岩了解到,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的藏族老百姓同样需要帮助。于是,他和几个藏族同事一起成立了雪域爱心小组,借助微信平台发起捐助衣服、文具、书包的爱心公益活动,把兄弟省市的爱心凝聚到西藏来、/P>
2018年,赵岩被单位派驻到那曲市申扎县申扎镇姜戎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准备下村之前,其他省市的爱心物资还在源源不断邮寄过来,一年里给那曲市申扎县申扎镇4???村和双湖县多玛乡噶卡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捐助了价?0万余元的物资和学习用品、/P>
截至去年年底,“雪域爱心小组”收到各族各界爱心人士捐赠价值共?00万余元的各类保暖物资和学习用品等,发放范围包括日喀则、那曲、昌都等地市多个县区的贫困户和特殊人群、/P>
民族团结的典范故事比比皆是。早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初,就有大批各族各界人士到其他省市参观考察。改革开放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紧密、/P>
眼里充盈绿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P>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西藏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P>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投入生态保护建设的资金超过200亿元,重点开展退化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项目,在“世界屋脊”筑起了生态文明高地、/P>
位于雅江南岸的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曾饱受灾害性风沙的侵扰,据不完全统计,贡嘎机场航班起降受灾害性风沙影响天数,最高时每年可达60多天、/P>
经过40多年持续造林治沙,一道长160多公里、宽1.8公里的“绿色长城”崛起在雅江山南段,贡嘎机场航班起降受灾害性风沙影响降低到了每?0多天、/P>
在珠穆朗玛峰脚下,当地村民主动报名担任垃圾管理员,在登山季上山运输垃圾获得收入,守好珠峰的同时也鼓起了腰包…?/P>
据《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介绍,西藏自然保护地占自治区面积?8.75%?020年森林覆盖率?2.31%,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7%,湿地面积达652.9万公顷、/P>
目前,西藏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景正在这里徐徐铺开,人民生态环境权益不断提升,在高原上生活的各族群众也享受到了保护生态带来的红利。西藏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P>
精神文化生活充裕
雪山、星空、草原、唐卡、藏医药、藏语文、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等文旅符号形成了高原味儿十足的传统文化特色、/P>
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西藏传统文化,投入巨大人力、财力、物力,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得到了弘扬和发展、/P>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还增设日喀则珠峰文化节、山南雅砻文化节、林芝桃花节等各种文化旅游节,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展示了新时代西藏人民的精神面貌、/P>
民主改革使西藏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脱贫攻坚让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随着西藏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P>
在藏语文方面,目前,西藏公开发行藏文期刊16种、藏文报?2种,累计出版藏文图书7185种?009万册。此外,藏语言文字在卫生、邮政、通信、交通、金融、科技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使用、/P>
在风俗习惯方面,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了西藏各民族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各族群众在保持服饰、饮食、住房的传统方式和风格的同时,也吸收了不少新的现代文化习俗、/P>
在文化遗产方面,国家持续投入巨额资金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等文物古迹进行维修保护,还重视支持藏医药的传承发展。西藏藏医药大学建立以来,累计培养了7000余名藏医药专业人才、/P>
《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显示,截?020年,西藏已建成区、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意味着西藏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达100%、/P>
如今,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等各级文化活动场所已成为西藏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依托10个专业文艺院团?6个县区艺术团?53个民间藏戏队?95个乡镇文艺演出队?492个行政村文艺演出队,西藏各项文艺演出活动有序开展,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P>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