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乐健康|?例死亡中?例死于心血管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5大影响因紟/P>
6?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京发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报告显示,心血管病(CVD)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房?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530万、高血?.45亿,心血管病防控形势仍然严竣,拐点仍未到来、/P>
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中国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多数情况下,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升高隐匿发生,常常在检出时已经导致血管病变,甚至已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事件、/P>
《报告》强?大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烟草使用、合理膳食、身体活动、健康体重、健康心理、/P>
吸烟者死于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戒烟越早越奼/STRONG>
2017年,中国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60万,占了全球因烟草使用而死亡人?830?的近三分之一?018年,二手烟暴露率 68.1% 其中几乎每天都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 35.5%、/P>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对50多万名成人平均随?年的结果表明,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城市男性吸烟者死于CVD的风险比?.63,农村男性吸烟者为1.24。女性吸烟者死于CVD的风险高于男性、/P>
猪肉摄入量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明显下陌/STRONG>
1982~2012 年中国全国营养调查(CNNS)和1989~2015 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谷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增加,以猪肉为主。鸡蛋、鱼和奶制品的摄入量仍然很低。食用油明显增加,家庭烹调用盐减少,但食用油和烹调用盐的消费量均远高于推荐量、/P>
中国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摄入量维持稳定,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明显下降趋势, 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且已超过膳食指南推荐的上限水平 ( 膳食指南推荐范围? 0 % ~ 3 0 % ) 农村脂肪供能比首次突?0%的推荐上陏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风险依然存在、/P>
正经历传统膳食模式向西方膳食模式转变
一项研究对 CHNS 1991~2015 ?9238名成人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我国正经历传统膳食模式向西方膳食模式的转受我国南方膳食模式(高摄入量的大米、蔬菜和猪肉)得分下降,现代膳食模?高水果、乳制品、蛋糕、饼干和糕点 )和肉类膳食模?高摄入量的内脏、家禽和其他牲畜肉类)得分上升、/P>
与脑卒中有关膳食因素:钠摄入过多、水果摄入不足、谷类摄入不趲/STRONG>
全球疾病负担2017 显示?017年,膳食纤维摄入较低导致中国170143人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在与脑卒中有关的前5位危险因素中,膳食因素占3?钠摄入过多、水果摄入不足、谷类摄入不足、/P>
通过?61047?0~79岁居民平均随?1.2年后发现,不健康的饮食方?过去一年中不能每天摄入蔬菜、水果、鸡蛋,并且每天或每周摄入红?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HR=1.23);过量饮酒(过去一年中每天酒精摄入量≥ 30 g 或戒?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风险、/P>
20~39岁人群经常参加锻炼率最低,60~69岁人群最髗/STRONG>
2014 年国民体质监测显示,中国居民经常参加 锻炼率为33.9%。除70岁以上人群外?0~39 岁人群经常参加锻炼率最低,60~69 岁人群最高、/P>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发布的全球168 个国 2001~2016 年的身体活动数据,对40~74岁人群资料的分析显示,达到身体活动建议目标可以预防我?8.3%的过早死亡,相当于每年避?01.65 40~74 岁的人过早死亡、/P>
全国?人中?人为腹型肥胖
2013年,中国 6 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4% ?.1%?012 年中国≥ 18岁居民超重率?0.1%,肥胖率?1.9%。农村增幅高于城市?014~2018 年,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对270 35~75 岁人群的调查显示,女性年龄标化腹型肥?腰围?5 cm)率为 32.7%;男?腰围 90 cm)?6.6%,估计全国每3人中就有1人为腹型肥胖、/P>
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城镇居民更为显葖/STRONG>
一项研究分析发现,在基于医院的23项研究中,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51% 0.5%~25.4%为重度抑郁症;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病率为34.6%~45.8%?.1%~11.2% 为重度抑郁症、/P>
研究发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21.7%,明显高于对照组(10.4%)。虽然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低于全球其?1个国家和地区,但抑郁与AMI 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国家。对486 541?0~79 岁中国居民的分析发现,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 0.6%,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城镇居民的风险增加更为显著、/P>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中?2家医?273例抑郁症患者的分析发现,约31.3%的抑郁症患者以循环系统疾病为首发症状。其他表现还有失眠、胃 道系统疾病、躯干疼痛、感觉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性欲减退、身体疼痛等、/P>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