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201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来到洱海边,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rdquo;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在和当地干部合影后,习近平总书记说?ldquo;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rdquo;
2020年,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由抢救性治理转为保护性治琅/P>
2020?021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评价结果连续两年为?rdquo;?021年,洱海水环境综合整治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见成效典型案例?022?月,洱海流域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rdquo;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P>
碧波荡漾,山峦叠?hellip;苍山洱海间,山水画卷徐徐展开、/P>
高原明珠洱海,湖泊面?52平方公里,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是大理人的母亲?rdquo;、/P>
20世纪80年代起,洱海水质急速下降,从贫营养状态转向富营养状态,曾两次暴发蓝藻。在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记忆中,当时湖边垃圾胡乱堆放,暴发全湖性蓝藻时,水面被一层绿色的藻类覆盖,走到水边便觉气味刺鼻。近年来大理一年上千万人次的旅游流动人口,也远远超出了洱海的环境承载能力、/P>
201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来到洱海边,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rdquo;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在和当地干部合影后,习近平总书记说?ldquo;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rdquo;
习近平总书记对洱海治理作出的重要指示,推动洱海保护治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P>
云南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作出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保护好洱海流域水环境工作部署。云南省委书记担任洱海省级湖长,省政府专门成立以省长任组长的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举全省之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P>
大理州坚持科学治湖、系统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全面打响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等八大攻坚战、/P>
2020年,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由抢救性治理转为保护性治理?018年,洱海流域入湖河流总氮和总磷年负荷分别为759.7吨和62.5吨;2020年,负荷下降?97.9吨和39.7吨,入湖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P>
2020?021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评价结果连续两年为?rdquo;?021年,洱海水环境综合整治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见成效典型案例?022?月,洱海流域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rdquo;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三年将获中央财政20亿元支持、/P>
高原明珠如今湖水清澈,波光粼粼,苍山洱海间回荡着美丽乡愁、诗和远方、绿色生态的动人乐章、/P>
大理古生村景色(2020??日摄 胡超 / 《瞭望《/SPAN>
系统治湖?全面攻坚
2015年,大理州把洱海保护治理范围,从252平方公里的湖区扩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整个流域,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实施全系统生态保护、全流域生态建设;统筹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问题开展生态治理;保水质防蓝藻和流域转型发?ldquo;两手?rdquo;,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湖、/P>
拆违控流压减开发空间。大理州重新编制大理州、大理市洱海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把大理市城乡开发边界面积从188平方公里调减?4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总数?05万人调减?6万人。停止开发洱海东部片区,把规划开发面积从140平方公里压减?.6平方公里、/P>
大理州制定《洱海湖滨生态红线及湖泊生态黄?ldquo;两线划定方案》,颁布实施11个地方性法规,修订《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构建起系统完备的洱海保护法规体系;出台《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规范农村个人建房、餐饮客栈经营等配套政策,依法科学划定洱海一、二、三级保护区,形成生态保护硬约束机制、/P>
大理市出台规范洱海流域餐饮客栈经营和农村建房行为的具体办法,严格控制流域城乡建设行为,核心区内的客栈餐饮经营户从2498户减少到2160户?017年以来,洱海流域共拆除违章建?654?4.31万平方米、/P>
2014年,古生村村民何利成将自家的白族民居改造成客栈?017?月,何利成的客栈关停,房子整体后退7米,院子一侧的耳房被部分拆除?017?2月,客栈整改提升后恢复营业?ldquo;当洱海在眼前一天天清澈起来,才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洱海不治理,我们受到的损失更大?rdquo;何利成说、/P>
环湖治污筑起绿色防线。大理构建起全新的环湖截污体系,形成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的垃圾收集清运长效机制;实施村落污水收集管网扩面建设,实现到户收集全覆盖,集中收集处理庭院污水。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介绍,村里还新建了多塘系统、蓝藻处理池,净化农田尾水、/P>
以前,房子建到水边,污水直排洱海。现在,我们筑起了绿色防线?rdquo;大理镇才村村民陈建雄说、/P>
大理在洱海流域建?9座污水处理厂?66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35个村落污水处理站?4.9万个化粪池?2座尾水库塘,构建?ldquo;从农户到村镇、收集到处理、尾水排放利用、湿地深度净?rdquo;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P>
如今,李德昌当起了义务生态保护宣传员,一有时间就在洱海滩地上清理垃圾,向村民和游客讲解洱海环境保护的重要性、/P>
生态搬迁重建网红打卡点?018年,大理启动沿洱?5米范围内1806?270人实施生态搬迁,腾退土地用于建设环湖生态廊道和湖滨缓冲带,实现人退湖进。目前,129公里洱海生态廊道已全线贯通,成为大理新的网红打卡点、/P>
图片游客在环洱海生态廊道上骑行?021??日摄 丁怡全 / 《瞭望《/SPAN>
为妥善安置生态搬迁群众,当地?个地块集中建?ldquo;1806小镇。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淡雅清新的照壁、青瓦白墙的房屋新建小镇充分展现出白族村落特色、/P>
云南省委强调,要改善湖泊水生态,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修复山体、植树造林、治理河道、清理调蓄带、恢复水生态、量力而行引水补水,推动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得到整体改善。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依法治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努力实现高原湖泊和水系保护治理长治长效、/P>
目前,洱海保护治?ldquo;十四?rdquo;规划已完成编制,十四?rdquo;期间将实施涵?个方面的65个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58.98亿元、/P>
科学治湖?精准问诊
53岁的杨晓雪,是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副总工程师?991年大学毕业后,杨晓雪进入监测站工作。三十多年来,她像医生一样为洱海把脉问诊、/P>
伴随系统治湖、科学治湖举措落地,洱海水质监测频率提高,监测站工作量激增?ldquo;为洱海,再苦再累也值得?rdquo;杨晓雪说、/P>
大理组建起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环科院等国内科研单位组成的专家团队,健全科研统筹和专家会商工作机制。目前已建成天空地水一体化感知的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汇聚26家单位、超20亿条信息,基本实现监测数据、专家意见与行政决策、工作措施深度融合、/P>
今年2月,古生村成立了洱海科技小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及其团队走田间、进企业开展调研,寻找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平衡共赢的良方、/P>
我们的短期目标是,以烤烟+油菜水稻+油菜等为基础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入湖污染负荷减少10%,争取帮助老百姓的收入翻一番?rdquo;张福锁介绍,目前团队已在洱海周边试种水稻等农作物超过1000亩,积累经验后就可以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P>
高科技、智能化设备在洱海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ldquo;保护水草,要研究水生植物。过去靠人工割水草,如今基于工业?G技术的水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力,还能实时回传数据,大大提升了监测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rdquo;中科院计算所博士袁尧说、/P>
洱海入湖河流沟渠多达100余条,主要河流有27条。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研究团队分析了其?7个入湖断面,包括20条沟渠?7条河流,涵盖?5%的水量?ldquo;水质检测数据最有说服力?rdquo;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说,今??月,洱海水体透明度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其中,3月水体透明度超?.5米,?016年同期数?.5米比较,洱海水更为清澈、/P>
见证着洱海水质变好,杨晓雪深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每当漫步湖边,她都会拍上几张照片:给洱海拍照不需要技术,怎么拍都美。洱海之美令我自豪?rdquo;
产业绿?rdquo;巩固生?ldquo;颜?rdquo;
为了洱海持续清澈,大理把生?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大力培育高原特色产业,推进有特色、有品质、有智慧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做好高原特色农产品文章。目前,洱海流域已成为全?6个重点流域可持续发展试点之一,大理市创建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P>
乱放成堆、臭气熏天、脏水横?hellip;2015年前,洱海周边十多万头牛每天产生大量粪便。除部分还田外,大量牛粪随意堆放在村民房屋旁、路边、河边,影响环境、产生污染。如今,一套从养殖场到牛粪收集站、牛粪加工厂再到田间地头的牛粪处理机制,把牛粪加工成有机肥,成为村民眼中?ldquo;宝贝、/P>
视频《特别的牛粪收入《/SPAN>
大理市喜洲镇金河村村民段汝作养了12头牛,他几乎每天都要往返牛粪收集站跑销售,每吨牛粪价格80元,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和他一样,洱海流域众多 牛户有了牛粪收入、/P>
农户拿实惠,企业获原料,洱海得治理,得力?ldquo;牛粪大王钟顺?ldquo;点粪成金的办法、/P>
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顺和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洱海,企业在洱海流域建了25座有机废弃物收集站?座大型有机肥加工厂?座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加工厂?座天然气加气站。每年可收集处理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等各种类型废弃?95万吨、/P>
钟顺和还在古生村流转200亩农田,大春种水稻,小春种油菜,使用有机肥种植?ldquo;取得了有机认证,我们绿色种植的稻米一公斤能卖?6元?rdquo;钟顺和说,实现绿色发展,洱海会越来越好、/P>
2021年,洱海流域新增湖西片区土地流转2.3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9.47万亩,收集处理畜禽粪?6.08万吨?ldquo;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种养旅结?rsquo;分区防控模式入选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典型案例》、/P>
大理州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停了洱海流域3座水泥厂,将产能转移至流域外。位于祥云县的祥云建云水泥有限公司响应部署,承接了其中两个水泥厂的熟料产能、/P>
走进厂区,道路干净整洁,草坪青翠,看不到废烟废气乱排的情景,生产基本实现数字化智能控制?ldquo;我们采取环保工艺工法。比如,以前是电收尘,耗能大;现在是袋收尘,采用负压吸附,实现超低排放?rdquo;公司生产副总徐润华说,公司还利用余热发电,解决企业1/3以上的用电,做到低碳环保和循环利用、/P>
据介绍,大理州正在有序加快大理市、祥云县、巍山县协同发展步伐,有序引导洱海流域人口和产业向祥云县、关巍新区转移、/P>
转移产业,不能转移污染?rdquo;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说,我们的目标是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提升生?ldquo;颜?rdquo;和产?ldquo;绿?rdquo;,实?ldquo;两山转化,让群众端上生态碗、吃?ldquo;绿色?rdquo;、/P>
绿水青山?记住乡愁
青瓦白墙的民居,平整干净的街巷,溪水环流,绿树成?hellip;白族传统村落古生村背靠苍山面朝洱海,已有千年历史、/P>
在古生村等洱海边的村落,洱海环湖生态廊道受到游客青睐,许多拍摄婚纱照的青年男女,在苍山下、洱海畔,许下山盟海誓、/P>
有一种生活叫大理。岸边草地林地绿意盎然,环湖湿地、滩涂恢复了野?rdquo;这些美丽景色被摄入镜头,在朋友圈惊艳了远方的朋友?ldquo;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我在这里找到了乡愁?rdquo;湖南游客刘玉婷说、/P>
碧波荡漾、白云悠悠,洱海边有我最美的守?hellip;一有空,何利成便泡上一壶香茗,坐在梨树下,眼前是清澈的湖水,耳中回荡着这首歌曲《乡愁大理》、/P>
除了经营客栈,他又有了新工作?021年,何利成向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包下古生村580余亩土地,在公司指导下轮种水稻和油菜,生产出古生?ldquo;洱海留香生态米、绿色菜籽油等农产品、/P>
除了常规品种,他还辟?2亩土地引进种植五彩油菜花。今?月,粉、紫、橙、黄、白的五彩油菜花甫一开放,立即成为古生村的别样风景,引来游客驻足、/P>
近年来,共建共治共享的洱海治理格局正在持续完善。大理州把每月第一个星期六设为洱海保护?rdquo;,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保护母亲湖?ldquo;开学第一?rdquo;小手拉大?rdquo;等工作有力推进,全民参与洱海保护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健全、/P>
现在,洱海畔众多村落和古生村一样,成为了游客体验洱海风光、追逐诗和远方、寻找乡愁之地、/P>
刊于《瞭望?022年第29朞/P>
视频《特别的牛粪收入《/P>
总监制:冯瑛 李银
监制:史湘洲 王长屰/P>
统筹:杨 伍晓防/P>
文字/视频:王长山 杨牧 丁怡全
新华社瞭望周刊社
新华社云南分礽/P>
联合出品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