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先甞/p>
今天是年三十儿,您到家了吗?
满载着三年来的惦记和牵念,跨越万水千山,穿过风霜雪雨,您此刻是不是吃上了妈妈的拿手菜?是不是和家人齐聚一堂?
最近几天,回家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成为最暖心的话题—–/p>
“远嫁女儿回家过年,父母?4个小时,凌晨1点做7个菜迎接“/span>
“女子凌晨到家,12名家人路边守候“/span>
“儿子当兵三年偷偷回家送惊喜,母亲一句‘你是我儿子吗’,令人泪目“/span>
…?/p>
(图 新华社)
脑补一下迎接亲人回家的前情:母亲提前好几天就在盘算女儿爱吃的饭菜,赶集、备菜、一整天都在掐着时间烹饪,为了远嫁的女儿第一时间吃上热热乎乎的“妈妈的味道”;亲人们不知道夜归人的归期和路径,彻夜等待,只为点亮一盏灯,照亮回家的路;妈妈在别人回家的消息中流下多少次眼泪,因为不能与儿子团聚的遗憾,开门的那一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p>
而被这些回家的新闻击穿内心的网友,也在一次次的点赞、转发、评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态度: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过年;无论多晚,全家团圆就好、/strong>因为我们的父母、子女、亲友都与热搜中的一样,在热切地盼望着我们回家。在异乡打拼的我们也一样,急切地踏上这趟指向家的旅程——这是一场亲情的双向奔赴、/p>
(回?nbsp; 作 赵春青)
久违的年味儿回来了。那让我们魂牵梦绕的年味是爷爷奶奶的红包?是爸爸妈妈的饭菜?是儿女的亲亲抱抱?是亲兄热弟的围坐嬉闹?是贴春联、逛庙会、赶大集>/p>
当天南地北的人重回故乡,在生长之地与血脉相连的人重新联结,才是许多人心里过年的意义。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共同的情感羁绊与精神追求,它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民族基因里、/strong>
回家这一刻,我们不再是张师傅、李老师、写字楼里的王小姐、人来送往中的赵经理,我们只是留守在家的儿女的父母,是耕作在土地上的父母的儿女,是同样拼搏在四方的哥姐弟妹中的一员——这一刻,我们回归到了家庭中的角色、/p>
重逢的喜悦更让我们明白漂泊的意义,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为了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也为了更多的家庭过得快乐富足、/strong>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预测,春运期?1??2?5?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其中,探亲流预计约占春运客流的55%,依然是春运的主力、/p>
?0亿人次在路上,积压了三年的那份对亲情的守望,在这一刻爆发。不管是老一辈还是Z世代,亲情都是我们最珍视的情感。父母不图我们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想能多和我们说说话;孩子不要求我们挣多少钱买多少东西,只想我们给予更多的陪伴、/p>
(图 新华社)
短暂的相聚,让我们的奋斗显得更有意义,也为我们再次出发积蓄了动能、/strong>因为有人在家等着我们,等着拥抱我们,等着为我们加油,等着给我们鼓掌欢呼。于是,我们出发、回家、又出发…?/p>
无论您已经到家,还是正在路上,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暂时不能归家,龚先生都祝福您,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祝您在新的一年里,万事顺意!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