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图书馆举办保护与传承成果特展——十部珍本尽显古籍之 - 文娱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辽宁省图书馆举办保护与传承成果特展——十部珍本尽显古籍之羍/h1>

来源9span>光明日报
2023-04-10 07:50

原标题:辽宁省图书馆举办保护与传承成果特展——(引题(/p>

十部珍本尽显古籍之美(主题)

光明日报记 刘勇 见习记 陈坚

4?日,在辽宁省图书馆一楼展厅,观众正念着宋代古籍《抱朴子内篇》卷末刻书牌记,想象着古代图书出版场景。当日,辽宁省图书馆“继往开来,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开展,向观众展示古籍文献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以及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与传承成果、/p>

展览现场,“聊斋志异”四个字旁围绕着大量观众,大家都想一睹《聊斋志异》手稿真容。手稿页面字迹清秀流畅,并无修改涂抹,有用红笔标注的句读痕迹。清咸丰年间,蒲氏七世孙蒲价人携《聊斋志异》手稿远走东北,盛京将军依克唐阿派人强借手稿上半部,后佚失。新中国成立后,蒲氏后人将《聊斋志异》所余半部手稿捐献给国家,经鉴定是极为珍贵的定稿本。《聊斋志异》手稿也是中国古典文学著作中唯一存世的手稿、/p>

本次展览“珍贵古籍”单元以馆藏十部镇馆级古籍为主线,围绕十个点,内容上自两汉,下讫明清,包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稿本、抄本等不同版本类型的四十余部古籍。《抱朴子》《扬子法言》《文心雕龙》等十部珍本古籍原件悉数展出。这也是辽宁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首次集体亮相、/p>

这十部稀世古籍,从馆?1万册古籍?2万册善本)中精心挑选,跨越了从汉代至清朝的历史时空,是馆藏中最具代表性的缥缃精品,尽显中国古籍之美、/p>

在展览现场,几名观众被一块木质雕版吸引。“这是《扬子法言》雕版,旁边是该书的宋淳熙八年(1181年)刻本,是‘五臣集注本’现存最早的刻本。”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专家刘冰介绍,“此书精雕初印,墨色浓润,为南宋浙江刻书之上品。现为海内孤本,在内容上可补明、清诸本脱误,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和版本价值。“/p>

辽宁省图书馆是全国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7?0月,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在辽宁省图书馆挂牌成立。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通过开展全面古籍普查、建立珍贵古籍分级保护体系、改善古籍保管保护条件、加快古籍文献开发整理与数字化、壮大古籍保护人才队伍等一系列工作,将古籍保护工作推进到新的高度,让珍贵古籍更多进入大众视野。截?021年,辽宁全省?53部古籍入选国家级珍贵古籍、/p>

展览现场,来自辽宁省图书馆的修复师对着残破的线装书不停刷尘、补孔、粘页、钉线……修补着“古籍”中的虫蛀、缺损,为它配护页、封面,向观众展示古籍修复技艺、/p>

多年来,辽宁省图书馆的修复师们使用不同技法、材料和工具,以精湛技艺修复了曾经严重破损的各类珍籍,让大量古籍重焕新生。这些珍贵古籍正是历经几代辽图人的心手相传、精心呵护,才得以在世人面前展现出最好的状态、/p>

“古籍作为辽宁省图书馆的藏书重点之一,七十多年来,在几代辽宁省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潜心搜集下,古籍文献的收藏量已达?1万余册。”辽宁省图书馆副馆长郭彧说,希望借此展览,来彰显辽宁有典籍、辽宁有历史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读者走近古籍,感知古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p>

责任编辑9span>宋新?/span>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p>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