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村”里的“教育经 - 教育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山东省东明县田行村盛行从教为荣之风,平均?.6户人家一名教师—–/h1>

“教师村”里的“教育经“/h1>

来源9span>中国教育?/span>
2023-04-11 08:43

原标题:山东省东明县田行村盛行从教为荣之风,平均?.6户人家一名教师——(引题(/p>

“教师村”里的“教育经”(主题(/p>

中国教育报记 魏海 通讯 田华 岳俊阓/p>

这个距离黄河不远的村子并不大,只?8户人家?97口人,却出了37名教师,平均?.6户人家一名教师,平均每十口人中就有一名教师——这个村就是山东省东明县东明集镇的田行村、/p>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据《田氏家谱》记载,田氏祖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东青州府蒙阴县桃花村迁此建村,因当时树行较多,故以姓氏命名为田行、/p>

一个本不起眼的小村落,为何能出这么多教师?村里老人田石创介绍,清朝时村里出了个“太学生”田梦龙;清光绪年间,田均与其子田铸江、田榕江为“父子三秀才”,田均还担任过山东昌乐知县。此外,田氏先祖即有“宁无食可啖,衣可破,财产可无,唯子女诗书不可不读”的读书良训,全村祖祖辈辈都非常重视教育、/p>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田行村村民也更注重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村里有志学子在以从教为荣之风的潜移默化下,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成为田行村众多学子的共同追求,“教师村”里又有了新的“教育经”、/p>

出生?954年的退休教师田建华?980年在河南省金村小学参加工作,此后分别在东明集镇王行小学、夏行小学任教,2017年退休,离开了他为之感动、为之自豪的教育事业。“回想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没有教育工作经验,遇到了不少问题和挫折,但我凭着努力拼搏,渡过了一道道难关,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所教的学生取得了许多令人羡慕的成绩。”田建华说。现在,田建华可谓桃李满天下,为此他感到非常欣慰、/p>

中年教师田华林毕业于菏泽学院体育系,1998年参加工作,最初在东明集镇第一初级中学任教?018?月调入东明县第六小学,现在担任政教处主任。田华林爱好广泛,喜欢篮球、乒乓球、太极拳等运动。这些爱好也体现在他的体育课堂上,他在上课时给学生带来无限乐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都有很大的进步。在田华林的影响和鼓励下,其堂弟田华腾、堂妹田坤立也相继成为人民教师、/p>

2005年参加工作的田冲老师在鲁西新区万福办事处中心小学任教。“小时候家里刚能吃饱饭,茶余饭后父辈谈论的不是谁家最有钱,而是谁家的孩子最争气、学习好、考上了学,他们知道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村里在家的孩子都上学。”田冲说。她的父亲作?0世纪70年代的高中生,更知道上学读书的重要。父母坚持让她走进了学堂,后来田冲考上师范,最终走上了教师岗位。近年来,田冲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用爱岗敬业和汗水换来了荣誉,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市优秀辅导员等、/p>

2021年刚成为新教师的田坤立,从菏泽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在东明县长兴集乡刘乡小学任教。“学校有了先进的教学楼,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群众对教育事业更加支持关注。在这两年里,我见证了黄河滩区的脱贫迁建,也见证了学校条件的快速改善,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田坤立说、/p>

除了这几位老、中、青三代人接力教育事业的代表,田行村还有许多老师,他们或为夫妻,或为父子,通常都是一家有一名教师,从而带动子女或亲戚也从事教师行业,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奋斗在立德树人的三尺讲台上,全心全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青春年华、/p>

责任编辑9span>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p>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