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极致和韧劲筑起航天 - 人物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用极致和韧劲筑起航天?/h1>

来源9span>中工罐/span>
2023-04-11 14:31

2020年,娄晨第一次独自押运产品进试验场?????……当产品发射指令倒计时响起,现场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得见。娄晨屏住呼吸,双手不自主地紧握,期待着产品划破苍穹正中靶心。然而,“出师未捷”。现场一阵躁动,身边的总装领导看向娄晨,娄晨仿佛比任何时候都清醒,他相信总装没问题。对这个从没成型就跟产的大家伙,他心中有数、/p>

孕育航天 自信开启新路程

作为159技校最后一届毕业生,娄?8岁进入总装厂,已经工作18年了。他刚入职时,是个“坐不住”的大男孩、/p>

从小就爱运动,喜欢玩,小伙伴们谁叫他去玩他都去。娄晨的爷爷和父母都曾在二七厂工作,算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工匠,母亲是做无线电的,父亲是车工。周末他常随父母到车间里,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至今难忘、/p>

电装组组长刘秀兰看着身高一米八几的娄晨坐在工位上,练焊接、压线、排线这些基本功,“他总是起身走动,感觉有点为难”、/p>

“开始还真有点坐不住。”娄晨回忆当时的情景还有些不好意思、/p>

他为了动一动,焊完一个件就起身拿给师父看。娄晨的心思,刘秀兰完全了解、/p>

三个月后,娄晨的技法熟了,也坐得住了。开始焊接一些试验件。半年后,他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可以跟着师父干航天产品了、/p>

娄晨说:“我那会儿老高兴了,希望能为航天做贡献。“/p>

突破技术难 把简单练成极至/strong>

娄晨干过电装、调度和总装。他练出了很多绝招——电连接器的各种故障判断与排除、在狭小空间里安装异形大细长比的发动机、凭手感目测敷设电缆等等。在他看来,绝招就是把简单的东西练到极致、/p>

平时在车间里常见到娄晨和设计员在一起,或装,或测试,娄晨拿着本子不停地记录着。设计说一个新词,娄晨便记下来、/p>

日积月累中,娄晨成长为“一专多能”型的操作工。他有时能验证和矫正一些设计方案,还能提出一些创新办法,使总装成为设计的延续,而非终止、/p>

在一次热防护试验中,电缆隔热包了一层又一层,臃肿,还有漏气现象。如果把多层防护加工成一层,耐温性提高,总装效率也能提高。娄晨把想法告诉设计员,设计员和工艺员调研一番,果然能实现。此法经过试验验证,成功应用在产品上,沿用至今、/p>

协同作战 直面工作问题

总装厂的育人模式是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一专多能”型人才。总装任务多时,分厂在基于质量可靠的前提下,采取了协同作战模式——打破班组和专业的界限,针对专项任务配置人力资源。娄晨常和几个电装组的骨干到总装组李军班组帮忙。班组间“传帮带”的氛围,让娄晨觉得,做个有心人,勤奋些,干完自己的活,帮别人干,在干中就学会了、/p>

后来他当了电装组副组长,车间里的新人都把娄晨当成行走的总装百科,遇到问题他从不指责别人,直接解决问题。正在对接插头的康蕊娟,感觉有点紧,手感不对,她不敢再接了,抬头便喊:“娄哥,快帮我检查一下”。那边,明禹辛正在装异形件,他怎么也装不到位,也喊着:“娄哥,过来帮我看看这个件怎么装不到位呢。“/p>

每天,只要有一个工位没有完工,娄晨都会陪着一起干完、/p>

“当产品正中靶心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娄晨说。(王力杰)

责任编辑9span>刘英?/span>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