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专题|两次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这位骨科医生靠的是什么? - 人物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工道·专题|两次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这位骨科医生靠的是什么?

来源9span>工人日报微信公众叶/span>
2024-04-20 16:08

原标题:两次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这位骨科医生靠的是什么?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 张嫱

采访丛海波约在了早上8点,在此之前的一个半小时里,他刚完成一台关节置换手术、/p>

“为什么把手术时间定得这么早?”记者问道、/p>

“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十几年了,为的是不耽误临床和行政工作。”丛海波边说,边抓紧时间吃完早餐、/p>

64岁,本该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纪,丛海波却选择返聘担任医院院长,承担至少每周一天门诊、每?00多台手术的高强度工作。用他的话说:“患者奔着你来的,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p>

作为国内知名骨科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从医40多年,丛海波完成断肢断指再植等各类手术近3万例,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研究成果多次填补国内空白、/p>

不过,丛海波最看重的,还是患者和家属的每一句感谢。虽然这声“谢谢”他已经接受过无数次,但每每听到,仍会有发自内心的触动。那是救死扶伤后的成就感使然,更是一份医者的本心、/p>

01

奇迹

丛海波并非科班出身,高中毕业后,他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当地农村,成为一名知青、/p>

在贫穷落后的村庄,许多老百姓处于缺医少药的境地,丛海波身处其中,感同身受。所以,当去骨科医院当学徒的机会到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从医,那是心底积蓄多年的愿望、/p>

只有高中学历,医学零基础,面对身边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丛海波既羡慕又着急。刻苦,是他唯一的出路、/p>

那几年,为了提高技艺,丛海波白天给大夫当助手,晚上恶补理论知识。他自费买来猪骨,模拟人体练习手术。?0世纪80年代,学徒的收入只有40多元,我每个月买猪骨就要用掉18元。”丛海波笑谈自己当年的拮据、/p>

1988年,医院将丛海波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送去中国人民解放军显微外科中心专攻骨伤显微外科学习、/p>

当时,我国显微外科刚刚起步。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丛海波经常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他刻意24小时不吃不喝,锻炼自己扛饥饿、扛疲劳、扛低血糖的能力,以适应高强度的骨科手术、/p>

学成归来,丛海波率先在胶东半岛创建显微外科以及骨伤科数字化与现代化研究体系。很快,这项新技术便得到成功应用、/p>

1996年的一个雨夜,工人陈长勇的10根手指被裁钢丝用的长刀完全切断,心急如焚的他带着断指找到丛海波。丛海波经过?0个小时的手术,将患者的手指全部接活、/p>

“一根手指再植需??个小时,即便再植成功也经常出现手部功能丧失等后遗症,丛老师不仅打破了时间纪录,还让患者术后能够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丛海波的学生、威海高区利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海涛说,诸如这样的奇迹,丛海波创造过很多次。就在同年,他成功完成了一?个月大婴儿手指离断再植手术,创下了当时年龄最小断指再植成功的纪录、/p>

1996年底?6岁的丛海波凭借《急症吻合血管组织移植的临床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年后?004年,他再次凭借《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手部大范围多元组织毁损的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p>

02

责任

在丛海波数万例的患者中,一位刘姓患者的伤情最让他“为难”、/p>

刘某车祸后被困车?个多小时,导致腿部肌肉坏死。医院专家会诊的结果是通过截肢避免生命危险,但丛海波认为,可以进行保守治疗、/p>

患者家属听说有可能保住双腿,提出希望由丛海波负责患者此后的治疗,重新挂了他的专家号。丛海波抛开人情世故,对这位患者进行了接诊治疗,最终保住了患者的双腿,并顺利康复、/p>

“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截肢是一台最简单不过的手术,但对患者却是一生的痛苦,因此哪怕只?%的希望,我也要尽100%的努力。”丛海波对记者说,断指再植手术有许多不确定性,比如,创伤以后造成的神经或者骨头缺损,如果大夫技术不够精湛或者怕麻烦,没有进行等长修复处理,再植后肢体很难恢复功能,“我们要做的不是再植一根断指,而是保证患者今后的正常生活”、/p>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丛海波接到广东骨科专家打来的电话。这是一例高空踩空坠楼病例,患者曾是国内名模,坠落后四肢粉碎性骨折,面部全部凹陷骨折。当时,多方会诊的结果是先进行四肢手术、/p>

“面部肌肉半个月后就会再生,如果不立即手术,患者势必毁容。”尽管坚持四肢和面部同时手术观点的丛海波,只有六成把握,但他还是顶住了压力,“医生不能为了保全自己,放弃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p>

最终,丛海波提出的手术方案获得圆满成功,患者面部还原了90%。“她现在很幸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一个可爱的女儿。”谈及此处,丛海波像是在说自己的女儿、/p>

03

问心

每天清晨五六点做手术的习惯,是丛海波担任院长后养成的、/p>

既要管理行政,又要带学生、做科研,还牵挂着患者,丛海波只有将休息时间一再压缩。后来,他干脆将办公室改成宿舍,每年2/3的时间住在医院,每天睡前都去病房查看患者的情况、/p>

“最忙的一天,他和同事做了19台手术,一整天都没走出手术室。”王海涛说、/p>

早年当知青的经历,让丛海波对基层百姓看病难的境况记忆犹新?022年,他推动医院购置了5G移动智能医院,通过“移动医疗理?两网结合?G网络+公路交通网络)+医保即时结算”的“车上医院”模式,为基层百姓提供上门体检、手术服务,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下沉共享、/p>

作为学科带头人,丛海波也紧跟人工智能的时代步伐。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电磁导航手术机器人5G远程治疗系统智能化平台”。这项技术解决了过去术后通过拍片才能看见手术效果的弊端,通过磁导航能实现可视化手术,避免了反复手术给患者造成创伤、/p>

“这项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完成了国内首?G远程辅助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王海涛说、/p>

如今,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拿稳手术刀,丛海波依然保持着不喝酒不抽烟,每周健身两次的习惯,那份救死扶伤的医者本心从未改变…?/p>

'span style="text-indent: 32px; text-wrap: wrap;">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国/span>(/p>

责任编辑9span>杜亚?/span>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p>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